|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一带一路——「印度神游」绘画作品展』1月7日在域上和美艺术馆开幕
[福宝印社] [2017/1/9] [点击 3860 次]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展览时间 2017年1月7日至2月26日 展览地点 域上和美艺术馆 (成都市二环路东五段299号东湖公园北大门内100米)
前 言
神游异国 ——写在『一带一路——「印度神游」绘画作品展』之前 邱 伟(总策展人,域上和美艺术馆理事长)
『一带一路——印度神游’艺术作品展』源于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本年度几次组织川渝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印度之旅艺术活动,同时也特邀了部分未曾介入本项活动的艺术家参加展览。参展作品以油画、水彩画、丙烯画、水墨画的形式,展现了艺术家们共游印度的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南望『一带一路』的文化之窗。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追随艺术家的步履,来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得以出入村镇,游历城市。我们见到了曲折的海湾、密集的人群和布满雕塑的建筑。清晨的微风,吹皱了蓝色的海水;傍晚的霞光,映衬着金色的教堂。我们在恒河边观古老的祭礼,在寺庙前听虔诚的祈祷。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听到异国的乡音;在陌生的壁画前,我们沉吟于岁月的绵远……看这些作品,我们有时分享到登临怀古的豪迈,有时体验到多愁善感的悲欢。然而无论如何,它们都分享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描绘性、象征性和表现性的统一。 依照题材,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和风俗画,可是它们却不能在写实的范畴中被界定。即便基于现场写生的作品,也最终超越了写生,成为情感、想象力和思想的结晶。在这个意义上,写生不过是艺术家借以与客观事物展开对话的媒介。随着对话过程的展开,艺术家放飞了神游异国的翅膀,直至诞生出艺术和美。 本次展览是作为『乐动锦江·艺术过年』2017东湖跨年艺术季中的跨年艺术联展项目之一而被推出的。让我们在艺术的抚慰和美的滋润下,再次度过一个美妙的东湖跨年艺术季。 2016年12月29日于成都东湖
写生之潮的变奏 ——序『一带一路——「印度神游」绘画作品展』 吴永强(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来,在国内画家中间兴起了一股旅行作画的风潮。不论东西南北,城市大小,画家们或者由机构组织,或者自发结群,纷纷走出画室。他们近到郊外,远到异国他乡,在自然天地之间竖起画架和挥运画笔。趁着这股风潮,艺术再次面对自然,重返了其活力始发的现场,并以此向一个图像化时代图像统治艺术的权势发出了挑战。不过,随着其流量渐长,在这股风潮中,慢慢滋生出以写生同化创作的现象,好像画家只要带上自己眼睛,具备一副手艺,便可接二连三地制造出作品,再也不必受思想、观念、情感和想象力的折磨了。与此同时,写生画展被大量举办,写生作品充斥了大小展览,它们编织出一道景观,制造出一种误解,让人觉得,除了写生,似乎当代中国绘画已经无事可做了。本次『一带一路——印度神游’绘画作品展』,就是在这种误解的情境中举办的。 本次展览汇聚了马一平、庞茂琨、何工等四十五位川渝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包括油画、丙烯画、水彩画、水墨画、装置等媒介形式。其中大部分来自本年度参加由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几次组织的印度之旅艺术活动的画家,小部分来自未曾参与该活动而受特邀参展的画家。对这一部分画家而言,『印度神游』的确是对他们创作的恰如其分的形容。由于这个原因,本次展览首先与别的写生画展拉开了距离。 就算不考虑参展画家的成分,走进展厅,我们也能直觉到,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写生展览。因为:其一,展览的主角再也不是风景画,而是人物画;其二,即便是风景描绘,其素材也多为建筑、城镇和街市等人类活动的场所,而非人烟稀少的自然风景;其三,展场上出现了大量超现实的作品;在第一个方向上,画家们以肖像描绘和叙事性场面,呈现了当代印度人的众生像;在第二个方向上,画家们将展示人类活动的场景作为意义的支点,从而把风景画扩大到风俗画的领域。这两个方向的作品分别围绕人或人的生存环境,共同运用写实语言,再现了对现实印度的观察。而在第三个方向上,画家们摆脱直接的视觉经验,突破时空的限制,扬起了想象力的翅膀,更可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他们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神游天地,探测历史的文脉,追踪信仰的力量。他们从寺庙、壁画、宗教物品、传统图案中提取元素,运用象征、表现的手法和符号化的视觉形式构成图画,表达了对印度这个神秘国家的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和对其神秘性的想象。 事实上,这三个方向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那便是对人的关怀。由于这种关怀,画家们放弃了对无人之境的描绘;也由于这种关怀,那些基于旅行作画的作品也不再以写生为终局。虽然在这个展览现场,一部分作品诞生于艺术家旅行途中,一部分作品艺术家诞生于归来之后,一部分作品出自艺术家未曾介入现场的『神游』,但我们感到,所有作品都无不有情感、想象力和思想的参与。就算是那些出自现场、依靠写生方式画下的作品,其意图也不在写生而在创作。写生不过是作者保持在场感和行动力的一个契机,是他们用以实现艺术观察和搜集素材的手段。不论创作发生于现场、事后或者根本就出乎想象,由于艺术家对现实的关切、对历史的触摸和对众生过往命运的体察,最终的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显著的印象——即,情感涤荡了感觉的粗疏,想象力承接了视觉的收获,『感觉的逻辑』被引向思想的轨道——于是,一个神游的过程便被展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把本次展览命名为『印度神游』的又一个原因。正是在这种神游之力的作用下,当下国内画坛上旅行作画的盛大乐曲出现了变奏。其结果是,写生退回到了起点的位置,中国当代绘画面临的误解也等到被消除的时候了。 2016年12月29日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作品欣赏
|

马一平 恒河祭礼 50cm×60cm 布面油画

甘庭俭 暖山 60cm×40cm 布面油画

高玠瑜 特殊的交通·大象 150cm×100cm 布面油画

韩忠 恒河上的一只船 100cm×80cm 布面油画

何工 大礼 120cm×50cm×20cm 油画及综合材料

何一兵 恒河淘金女孩 160cm×100cm 布面油画

侯宝川 印度斋普尔街景 100cm×60cm 布面油画

华提 车窗外的印度小镇 80cm×70cm 布面油画

9 黄振国 迎亲 200cm×170cm 布面油画

10 庞茂琨 素描肖像No.10 30.5cm×22cm 纸上铅笔

11 唐雯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报之以歌 120cm×100cm 布面油画

12 王龙生 肖像 70cm×50cm 布面油画

13 文涛 加尔各答街上的女人 120cm×70cm 布面油画

14 翁凯旋 印象恒河之一 130cm×100cm 布面油画

15 伍希 標月之指 50cm×40cm 布面油画

16 张杰 欧洽古堡之一 130cm×100cm 布面油画

17 张苏 安博城堡内宫的阳光 80cm×60cm 布面油画

18 张国忠 恒河·消失的风景 100cm×80cm 布面油画

19 钟纲 东方情·冬 120cm×50cm 布面油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