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2023“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①

四川福宝美术馆
2023年12月27日 10:21
图片


前 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艺术历经了近代化过程中的种种新思潮、新观点之后,迎来了全新的艺术格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增强文化魅力,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成都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邛崃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指导下,由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和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成都市政协书画院、邛崃市政协诗书画院共同主办了“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

“水墨崃山”已走过了10年,十年来,“水墨崃山”一直坚持以“书香政协”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为己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传承邛崃文化文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2022年开始,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成都市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将一年一度的“水墨崃山·书香政协”全国书画作品展,更新为“水墨崃山·书香政协”美术作品双年展和“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作品双年展。今年是“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篆刻双年展的第一年,共收到书法篆刻作品1288件,涵盖了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国家级评委评选出入展作品100件(优秀作品30件),书画院邀请作品35件。

本次展览评审,强调主题创作,突出邛崃文化元素和大团结大联合政协特色,坚持注重传统、鼓励创新和多样包容的创新理念,坚持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同时,坚持对文字使用和书写内容的审定,强调书法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水墨无边春色满,崃山紫气兆祥云。

依托邛崃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禀赋,“水墨崃山·书香政协”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将为巴蜀文脉的延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我们相信:以书画艺术的“邛崃表达”,讲好邛崃故事、传播邛崃声音,必将走出成都,享誉全川,唱响全国,邛崃文化的文脉必将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邛崃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肖瑶

2023年12月18日


主办单位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成都市政协书画院

邛崃市政协诗书画院


承办单位

邛崃市政协诗书画院


协办单位

成都市崃岭集团

邛崃市书法家协会



特邀、评审、监审作品

图片

陈炽昌(特邀)

《临邛八景之二》行书中堂

116cm×46cm

————

【释文】

崃岭朝云,琴台夜月


【创作手记】

“临邛自古多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古代先民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我这次应邀书写,出于对家乡的情结,我写的内容是古临邛八景之二景。“朝云”和“夜月”也工稳贴切.书法用行书,保持自然书写状态。随心所欲,不拘泥造作,有感而发。


图片

丁 钰(特邀)

丁钰《青山五谷》草书对联

180cm×48cm

————

【释文】

青山秀水连天碧,

五谷流香溢九州。


【创作手记】

市政协“水墨崃山”书法展为广大书友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为繁荣临邛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书法艺术是国粹之首,值得我们去热爱和追求。我学书法数十载,秉承守正创新理念,以古为本孜孜以求,把每一次的参展,视为一个检验和突破。此幅作品意在彰显邛崃山水之美和邛酒飘香,以行草之体并求自然随性之形。书法艺术无止境,作为爱好者我永远在路上。敬请同仁多多指教!


图片

刘志刚(特邀)

杜甫《琴台》草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创作手记】

一,选择几首字数不等的诗进行初步创作。

二,确定用六尺整纸、草书字体书写杜甫诗《琴台》。

三,效果:沉着痛快,虚实变化自然,气势顺畅,豪放恣肆。

四,用不同的纸笔进行创作、比较、再创作,最后选出能体现会创作意图的作品。


图片

王建平(特邀)

杜甫《寄邛州崔录事》行书中堂 

180cm×68cm

————

【释文】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

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

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创作手记】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的杜甫所作五言律诗《寄邛州崔录事》,因事涉邛崃和邛酒,因此选为书写对象进行创作。按要求确定用六尺整纸,自己选择以“二王”为“体”,自我发挥为“用”的行书字体进行书写。端庄磊落,结构严谨,大雅中规,能充分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人事朴实而真实的描绘和对情感深刻而真挚的表述。用不同的纸笔进行创作,比较,再创作。最后选出自己觉得能体现诗人情感和自己情怀的作品。


图片

王一田(特邀)

王一田《江涵雁过》草书对联

180cm×97cm

————

【释文】

江涵秋影波千里,雁过云空诗几行。


【创作手记】

书者,抒也,心画也。此次接到书展之邀请后,仍坚持自撰自书之风格,从今秋所作七律《秋日偶成》中拈出一联作为书写内容。  然后,洗笔调墨,铺纸挥毫,在一剖为二的六尺生宣上用行草作书。作品力求沉稳流畅,枯润相济,迭宕有致,将秋之美景与墨之妙趣熔于一垆。然终因笔力不逮难臻理想之境,只能差强人意了。


图片

杨成伟(特邀)

《清熊维芳咏文君诗二首》草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月明照到五更深,司马琴台鼓此琴。

天下素娥须解和,囊中绿绮有知音。

三生合谱团栾曲,一镜高悬赏识心。

捲得晶帘光似水,圆来面面豁胸襟。

谩说文君迹已湮,千年酒井尚如新。

消渴操缦登台客,醉约垂帘卖卜人。

明月倒开窥旧镜,好花斜照认前身。

自来才女光门第,眉黛描成一色春。

清熊维芳咏文君诗二首癸卯秋月杨成伟书


【创作手记】

按照组委会“表达邛崃”“邛崃表达”要求,确定书写内容:熊维芳(清)两首诗《琴台夜月》《文君井》,使用六尺整纸(96cm×178cm)竖式,章草书体进行创作。创作中对字体书写规范进行查验,然后对布局及表达方式进行不断尝试,并反复练习创作,力求体现字体特点,布局合理,浓淡疏密变化有致,书写自然。自认为佳,定稿。


图片

曹答轲(评委)

曹答轲《天台古蜀》行书对联

180cm×48cm

————

【释文】

天台瀑布天河水银装素裹连千里,古蜀文君古井情笃定今生话百年。历代咏诵邛崃的诗赋与文君文化密不可分,有的诗人从未到过邛崃,但卓文君的魅力激起了他们无限的向往。演绎了流传千年的爱情诗话。彰显了邛崃地域文化的特质。今特以文君井和天台山景点内容、故事撰联。以应天台山创国家旅游景区主题形象宣传之征。时在癸卯冬月,天府临邛卧龙先生曹答轲跋于文君故里成都市三人行美术馆东苑卧龙草堂南楼。


【创作手记】

楹联作品;此联是因诗友“天台山上天河水”诗句触动而受启迪。特别是“天河水”三字写出了天台山山水的与众不同。为这一触动,便有了“天台瀑布天河水”联句,此句一出,仍感对天台山美景描写缺少格局和恢弘的壮观。联想去年在天台山观雪景的场景感受,便有了“天台瀑布天河水银装素裹连千里”的上联。下联拟定通过“古蜀”、“古井”千年的爱情故事流传,启示今人白头到老的姻缘更需要笃定今生,百年好合。通过“笃定今生”来概括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博得文君与其笃定今生,夜奔成都的爱情。通过“话百年”来讲述他们从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到夫唱妇随,一同平定西南夷。演绎的百年好合的爱情婚姻。此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情结。同时让我们能强力感受到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 

书法作品:书法为艺术,是因为它有生命。它的生命就是韵律,就是作品中节奏感、流动感和律动感的共鸣。书法的个性语言,是每个书法家在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它通过笔线的变化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运用不同形态线条表现作品的独特意境。近年来,我一直追求半盲写的方式,随着表达的文字内容,通过手臂肌肉记忆,在忘我的状态下自然书写来创作。同时选用生宣,利用涨墨来丰富行书帖学语言的表达。将古朴厚重的汉碑融入二王系列俊秀、潇洒的行书作为自己艺术的研学方向。


图片

郭 强(评委)

集罗隐《芳草好云》行书对联

180cm×48cm

————

【释文】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唐人罗隐《魏城逢故人》句。癸卯立冬于通锦桥上,大研堂主人郭强。


【创作手记】

在创作方向,用对联方式来表现少字数的丰富内涵,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或简,时裹束中含,时内敛虚行,时聚合疏荡,皆以对联对仗来选择处置,然此联以行为行,上下错落以求变为同,横势不平,纵行不直,呼应顾昐常关照。款出穴借边,既引空入实,亦封疆自适,束上展下轻盈自得。言之笔外,书之意外,寻之其中,拾之所得。书此数言以为心画,联对呈应是也。郭强癸卯立冬呵冻


图片

冷柏青(评委)

汤显祖《相如诗》行书单条

246cm×30cm

————

【释文】

相如美词赋,气侠殊缤纷。

汶山凤凰下,琴心诈独闻。

阳昌与成都,贵贱岂足分。

子虚乃同时,飘然气凌云。

卧托文园中,不受世皆氛。

清晖缅难竞,遗书封禅文。

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上有汉武皇,下有卓文君。


【创作手记】

此作应 "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而作,有文字内容要求,以碑体小行书书写,旨在突出主题,自然通畅,情感真挚,不刻意于形式的装饰。


图片

李 兵(评委)

李兵《邛酒飘香》草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两千年的传承里,

典藏着永恒记忆。

新工艺、老手艺,

酝酿功夫显高低。

芳香了你我,

醉翻了天地。

琼浆液里生浩气,

成就了邛酒美誉。

新勾兑、老窖泥,

瓶里乾坤似天机。

点染了岁月,

书写了传奇。

天府南来第一州,

临邛酒香飘万里。

癸卯冬月仲豪李兵作歌词《邛酒飘香》并书于成都锦水之滨金阳阁


【创作手记】

邛崃古称临邛,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由于邛崃境内灵山秀水的滋养、温良气候和丰富农产的得天独厚,使邛崃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因而邛酒远销各地。邛酒的酿造工艺也百代相传、美酒层出。有感于此,创作并书写了歌词《临邛酒香飘万里》。


图片

刘宁宇(评委)

(清)熊维芳《临邛八景》诗三首,行书中堂

184cm×85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一个城市因文化而有温度。

此次大展的作品我选录了清人熊维芳诗咏崃山名胜三首,我用轻松自然、清雅简约的笔墨写出崃山的人文、自然的景象,在黑白跌宕起伏的畅达中诠释着诗中的意境,让书者与观者有更真实、准确、亲切地交流。


图片

吕骑铧(评委)

吕骑铧《相如手扶》楷书对联

180cm×24cm×2

————

【释文】

相如辞赋歌群生狂饮文君酒

手扶右军邛竹杖独人轻步天台山——2023.11.20.癸卯十月,应答轲兄之邀,余赴邛州天台山,参加“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作品评选,得此联语。


【创作手记】

司马相如,被誉为“赋圣”、“辞宗”,文君酒承载了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好爱情故事,千古流传一段佳话。

王羲之(右军),有“书圣”之称,其草书名帖《十七帖》丛帖第十二通尺牍名为《邛竹杖帖》,其原文曰:“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邛崃“天台山”,西蜀名胜也。

相如右军,词赋翰墨,皆吾景仰,故有此联并拙墨,乞诸君斧正。


图片

舒 炯(评委)

杜甫巜寄邛州崔录事》草书中堂

138cm×68cm

————

【释文】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

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

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


【创作手记】

日前偶读杜工部巜寄邛州崔录事》,感其诗味独特,有旷远、苍茫而又酒香四溢之境。情不自禁手握毛笔,饱蘸浓墨重重落在纸上,用沉雄浑厚起势。顷刻间,碑法融入草情,方园并用,开合聚散,或枯或湿,燥润相间,于摇曳跌宕中,纵横牵掣,既苍涩生辣,又不失飘逸飞动之姿,以此诠释我对诗意的的体悟。


图片

汤文俊(评委)

彭端淑《临邛怀古》行书中堂

138cm×68cm

————

【释文】

南宋真君子,西京作赋才。

鹤飞烟冷院,凤去草侵台。

往迹今如此,古人安在哉!

邛山千载秀,临眺独徘徊。


【创作手记】

答轲兄发来“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邀请函,欣然答应为其主题进行创作。书法创作要达到心手合一的状态,内容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阅读时,根据头脑中想象的字形结构,而选定了清代诗人彭端淑《临邛怀古》这一首:写完以后,感觉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汤文俊


图片

王宝明(评委)

集郑谷《雪下云藏》行书对联

138cm×68cm

————

【释文】

雪下文君沽酒肆,云藏李白读书山。


【创作手记】

有幸受邀参加这次评审工作,看到全国许多优秀作者的作品。其中有不少都写了这个对联内容。我书法主要学帖,后来为了增加作品厚重感,取法魏碑一些用笔融合进来,期待能有一些新的突破,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指教。


图片

王道义(评委)

王道义《泼墨怀人》篆书对联

180cm×26cm×2

————

【释文】

泼墨犹闻金石弄,怀人每抚凤凰琴。


【创作手记】

他著《凡将篇》,为东汉许慎《说文》所采;他写下“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的青春誓言;他手挥七弦,凤凰翱翔;他健笔凌云,天地文章……“赋圣辞宗”司马相如和女中英杰卓文君的励志传奇,是巴山蜀水浩歌百代的绝响。

谨以此副大篆自撰七言联礼敬先贤。愿从风云远举,随鸾凤翱翔……。


图片

王兴国(评委)

《习近平语录》楷书中堂

138cm×68cm

————

【释文】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创作手记】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语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表达内容。在当前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中国式发展道路,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凝聚全党全国上下力量,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为此,我想用我的毛笔来高扬这种精神,突显其意义与价值引领作用,并用最具力量感、历史感和艺术性的魏碑书法风格来表达。书写中,我特别注重魏碑的方峻感和笔墨变化,着力表现阳刚劲健的力量感,将方笔、枯笔等综合运用,用笔滞涩沉着,兼有线条粗细直曲、章法疏密和笔墨浓淡枯润变化,厚重中兼有灵动,凝重中注重畅达,努力表现中国书法中各种对比和协调元素,努力表现书法线条与笔墨中所呈现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图片

钟杨琴笙(评委)

集郑谷《雪下云藏》行书对联

180cm×30cm×2

————

【释文】

雪下文君沽酒肆,云藏李白读书山。


【创作手记】

线条的流畅与厚度兼顾;结构的生动与稳妥并重,虽然是一组相对矛盾的问题,但却是我书写过程中想要表达的一种理想状态。作品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展厅时代书法的应有之义,而耐咀嚼、能品味的基本属性也不可或缺,否则极易流入空洞无物的泛泛之作。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书艺艰辛,与各位同道共勉!


图片

何晓巍(监审)

集胡应麟《上客佳人》行书对联

180cm×48cm

————

【释文】

上客题诗留锦里

佳人携手醉临邛


【创作手记】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心灵的舞蹈。挥毫泼墨间,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浓厚底蕴。每一次书写,都是对经典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自己的修炼与提升。在笔墨的世界里,我学会了宁静、专注与坚持。愿我的作品能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心灵的升华。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书法之花永远绽放光彩!


图片

宋志彬(监审)

吴筠《严君平》隶书中堂

182cm×83cm

————

【释文】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溟。

卜肆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之象,何必游紫庭。


【创作手记】

纸笔的契合度,是书法作品表现力的关键一环。因此,此件作品选择了有一定摩擦力的纸张,白堂纸。我平素写隶书,喜欢用兼毫写大字,在涨墨洇化间掺以枯笔苍劲之趣,加之结字的拙巧处理等,来表达酣畅、拙朴的视觉效果,这与我曾在美术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关。虽不能满纸云烟,但最畅快的表达是我的追求,此或谓“意在笔先”。


图片

徐在祥(监审)

黄崇嘏《辞蜀相妻女诗》草书单条

180cm×48cm

————

【释文】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

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创作手记】

《辞蜀相妻女书》系被誉为“女状元”时任邛州司户参军的黄崇嘏,为婉拒蜀相欲招为婿辞求归隐而作。书者笔法溯源孙过庭草书,借助正文与落款一体布局,浓淡疏密与节奏韵律畅然表达,诠释对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执着与崇高人生目标价值追求的敬仰之情;也拟借此与观者交流共勉,励志传承先贤志士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邀请作品

图片

曹达茂

《清熊维芳咏邛崃诗九首》行楷三条屏

180cm×70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水墨崃山歌墨舞,书香政协笔生花,这次邛崃市首届书法篆刻双年展,我参照了许多国展书法作品,在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购了粉彩宣纸,胶膜和距条,打四厘米方格,用赵体楷书,书写邛崃本地清代诗人熊维芳的律诗九首,书写中我特别注重楷书方峻感和楷正感,着力表现阳刚力量感,使楷书的劲健、方峻、楷正,把家乡的九个景点展现的更加美好!


图片

 陈世信 

周涛《万丈天台入九霄》隶书中堂

180cm×75cm

————

【释文】

万丈天台入九霄,

千峰拥翠多妖娆。

繁花争艳尤殊胜,

萤火溢辉隐志豪。

高河飞瀑铺画缟,

怪石奇峰掩古桥。

暮鼓晨钟梵乐绕,

风光无限万众朝。


【创作手记】

这次有幸受邀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双年展,所写内容为周涛先生所作,内容也是他应我之意创作的,我自幼喜欢书法,特别钟爱隶书,隶书又偏爱曹全碑,乙瑛碑,时常临写,自我感觉也颇有收获,但我需说练字时间长,因缺乏老师指点和深入研究,走了很多弯路,进步不大,近几年工作之余因爱参加书协组织的活动,与圈内老师多有接触,特别是经常受曹答轲老师指点,进步明显,对书法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这在以后的工作之余我将多向圈内的老师学习,请教,争取做精这个特长爱好。


图片

陈万澍

《清熊维芳咏邛崃诗六首》篆书四条屏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我用最具历史感的小篆书写了熊维芳先生咏临邛胜景的六首诗。在书写中,我既注重行笔圆转匀称用、笔直下不欹锋、在画中线条瘦劲、整齐美观,又注重学习邓石如饱蘸墨顺自然而书写,起笔灵活应用方圆笔中、侧锋,收笔兼用正微、侧、回、锋杀、锋,笔画转弯处兼施转指及提笔另写,力求有较好的书写效果。


图片

程星琰 

熊维芳《崃岭朝云》行楷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晓报鸡声曙色遥,云从崃岭出今朝。

忠臣早叱天边驭,星使先催顶上轺。

百丈山高通鸟道,九廻坂折现虹桥。

青旗面面晨光焕,捷步仙梯第一条。


【创作手记】

此次创作的《崃岭朝云》是清人熊维芳的一首诗,整幅作品以中堂六尺整张的规格创作,书风沿用大字行楷的方式表现,主要是米元意笔意,加颜鲁公的“厚”来点缀,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态势,作品用纸上采用深色的底子为基础,形成一种稳重之势。章法则以主要内容与落款相互交融的感觉去表现。


图片

邓 捷 

《邛崃历代诗数首》行书手卷中堂

175cm×87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此次创作以取法颜真卿三稿、王铎诗稿、熊十力手稿书为主。笔墨方面,以我一贯擅用的中锋、黑、厚的线条去自由书写,力求稿书的效果,在法与意之间,笔尖随心所欲游走,性情与法度我一直都是要求作品兼备的。结字与章法方面,个人喜读《孙子兵法》,对作品章法处理,亦要求如兵家布阵,本次书写的四张横条拼接,字由小到大,字群由稀到密集,字组左右偏倒到中正不倚,尽力追求《孙子兵法·势篇》中所讲:“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创作结束后,对作品进行复盘,似棋局终了,回想时总有遗憾之处,来日方长,不可松懈,相信自己在创作上会有心手双畅之时。


图片

杜黎云

刘攽《送郑秘臣知邛州蒲江县》草书单条

180cm×48cm

————

【释文】

明府之官固有程,

巴江缭绕趣君行。

孤帆远去沧浪色,

百丈牵迟滟滪声。

火井煮盐收倍利,

山田种芋劝深耕。

旧来邛竹通西域,

边吏不知健令名。


【创作手记】

浏览了主办方提供的《邛崃历代诗词楹联选》,在其中选了一首律诗作为书写的内容。就这首诗,本人先作了考证。一是补全了诗题《送郑秘臣知邛州蒲江县》,二是纠正了刊误,改“归”为“旧”,这首诗极具正能量。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本人利用多年研习草书的感悟,依照古代草书大家怀素、张旭,黄庭坚,王铎一路书风,注重在草法、笔法、章法、墨法上,师法古人,尤在墨色变化下功夫,使之比过去的投稿作品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书法,非一日之功,尚须不断努力,师法古人,守正创新。


图片

高艺萍

《邛崃历代诗数首》行书手卷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近来常临米芾晚期尺牍,颇有所感,故用米芾书风进行创作,在形式章法上都有所借鉴,将其行书的错落融入作品当中,整幅作品六张拼接横式书写,落款单独成块面感,分开书写,每条均有一定程度的留白空间,行与行之间留白距离清晰,一些字组的连带和单字的舒展都留出大量的白。文章开头三方印章,结尾一个,相互呼应。

此次作品总的来说还缺少一些变化和对比, 希望在下一次的作品中,可以更好的结合米芾书风,完成一幅更好的作品。


图片

海 鹰

熊维芳《咏邛崃诗二首》行书二条屏

180cm×60cm

————

【释文】

桂是先生手自栽,几枝秋影射书台。

香飘窗外随风舞,子曳阶前簸粟开。

半面描成云色補,全神现出月光来。

登临高处抬头望,招得翩翩白鹤回。

谩说文君迹已湮,千年酒井尚如新。

消渴操缦登台客,醉约垂帘卖卜人。

明月倒开窥旧镜,好花斜照认前身。

自来才女光门第,眉黛描成一色春。


【创作手记】

此次参加“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双年展”所写作品选自清代熊维芳咏邛崃诗两首,此作主要以颜真卿为取法对象,辅以何绍基、米芾笔意,力求大气厚重又不失灵动,章法上用两条幅拼贴而成,更增强了纵式感,字组与墨色皆比较注意虚实变化。


图片

何 东

《习近平同志关于政协工作的讲话》草书单条

185cm×83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幼年在父亲引导下学习书法,以临写欧柳赵颜王怀帖字为主,但成年后时断时续,终为成就浅薄。本件习作意以切合"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主题,以行草体式抄录一段习近平同志关于政协工作的讲话,此次参展当是以学习为目的。


图片

江海月

汤显祖《相如诗》草书中堂

188cm×68cm

————

【释文】

相如美词赋,气侠殊缤纷。

汶山凤凰下,琴心诈独闻。

阳昌与成都,贵贱岂足分。

子虚乃同时,飘然气凌云。

卧托文园中,不受世皆氛。

清晖缅难竞,遗书封禅文。

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上有汉武皇,下有卓文君。


【创作手记】

翻涌思绪,我追寻着那古人的韵律,追寻着他们的故事。将这股情感融入笔端,倾泻在宣纸上。用我的书法创作,将他们的故事和情感永远地留在了纸上。

这次的书法创作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韵律和风采。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将章草字体的特点融入书写中,同时,我也注重表达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字体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变化,展现出相如、子虚等人物的气质和风度。

在书写中,我深感章草字体的独特魅力,它既有古人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通过这次创作,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章草字体的特点和应用方式,也更加热爱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图片

蒋春明

宁缃《文君井》隶书中堂

136cm×68cm

————

【释文】

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

碧烟曳篁径,金井坐桐阴。

曲沼莲花浅,夕阳芳草深。

此处堪赏处,还是竹成林。


【创作手记】

此次作品所书内容为清宁缃《文君井》诗一首,这也与组委会征稿主题相合。书体风格以方整朴茂一路书风为主,没有刻意向哪一碑帖靠拢。创作前仔细核对字法,多次反复创作,在创作中保持自然书写的同时尽量做到字形动静相生,整体和谐大方。

初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大赛,很有紧张,毕竟离优秀书家与作品差距很大,今后要加强临帖,强化基本功训练,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点。


图片

李 洪

杜甫《琴台》草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创作手记】

我少时跟随邛崃夹关镇李时友、杨开宗、王文萧老师学书为人,后求学并留京20多年,一直从事书法创作与教学工作,今年八尺大草作品《悟草》入展四川省政府“文华奖”,后又把一些教研心得汇聚成书《书写未来》,为感谢家乡水土养育,恰逢家乡举办水墨崃山书法展, 特表寸心。此幅草书作品运用张旭、怀素,黄庭坚等笔意并融会贯通、一气呵成,用畅快淋漓之翰墨,展现我临邛家乡山川灵秀、水墨烟云。


图片

李会云 

陆游《文君井》行书单条

180cm×68cm

————

【释文】

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

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创作手记】

诗人情感落寞,流连于西州,用泥酒杯消愁寂寞。在酒醉之际,多次登上琴台尽情弹奏琴音。诗人觉得自己生活无拘无束,不受羁绊,轻松自在。然后,他再次前往文君所在的酒宴,似乎有着某种心事。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诗词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图片

李久祥

王茂楠《夜宿天台山》草书单条

180cm×69cm

————

【释文】

花落空山惊鸟语,烟岚四起雨初晞。

长风夜半推窗牖,清梦无痕过竹溪。


【创作手记】

当初,在与王茂楠先生闲谈时,即从《夜宿天台山》这首小诗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山水之美及个人情感的些许流露。于是,便试图通过书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和呈现这种意绪。这些年来,我一直走二王这路,坚持临写《大观帖》,用心揣摸二王行草书的结体、落笔、用墨以及章法的变化。在这件作品中,运笔追求轻松自然,和谐处理字与字、行与行的穿插、避让,以及大小、连断、徐急、枯润等各种矛盾的对比关系,力求表现出这首诗的灵动与优雅。


图片

李年强

熊维芳《咏邛崃诗四首》隶书三条屏

180cm×97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余虽喜书法,但因以工作为由少习之,近年来时间有所宽余,常以《张迁碑》临之,但因鄙人愚钝,未有大进,效果不佳。近获“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双年展”展讯,犹豫再三,终因崃山之水、崃山之人、崃山之文化而胜之,决定参与此次征稿。此次创作以清代熊维芳咏邛崃诗四首,以《张迁碑》为基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力求达古朴、厚重、率真之意,但因本人水平有限,不尽人意,表现不佳。读书写字,吾将穷其一生孜孜以求。


图片

李万兵

熊维芳《书台桂影》草书中堂

185cm×97cm

————

【释文】

桂是先生手自栽,几枝秋影射书台。

香飘窗外随风舞,子曳阶前簸粟开。

半面描成云色补,全神出现月光来。

登临高处抬头望,招得翩翩白鹤回。


【创作手记】

我闲暇之时颇好笔翰,尤爱草书。时常临汉篆《袁安碑》,近人吴昌硕《临石鼓》以提升线质,同时临习王铎的大字条幅行书、草书,间也临习黄庭坚大草《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怀素《自叙帖》等诸家法帖,然往往不及万一。此次,我以草书6尺整张书写清代诗人熊维芳诗一首《书台桂影》,便把平时临习时的些许所得运用在作品的书写中。书道漫漫,吾将继续努力!


图片

李智媛 

熊维芳《古临邛八景二首》篆书三条屏

180cm×63cm

————

【释文】

月明照到五更深,司马琴台鼓此琴。天下素娥须解和,囊中绿绮有知音。三生合谱团栾曲,一镜高悬赏识心。捲得晶帘光似水,圆来面面豁胸襟。 桂是先生手自栽,几枝秋影射书台。香飘窗外随风舞,子曳阶前簸粟开。半面描成云色補,全神现出月光来。登临高处抬头望,招得翩翩白鹤回。


【创作手记】

此件作品以大篆线条进行创作。追求高古、浑厚、拙朴之感,寻求自然书写之道。章法上采用三条屏,寻求有序的变化。书以韵为贵,韵由静出,自然而不失法度的古意和率真的风格是我当下努力追求的方向。


图片

刘建华 

元稹《寄赠薛涛》楷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蜀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发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创作手记】

水墨无边春色夜,崃山紫气东来云。邛崃,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延绵2000余年的建城史,其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脉络完整,远至秦汉以前,中经唐宋,近到民国现代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歌咏名篇传世,故本次创作选取了唐元稹的《寄赠薛涛》诗中引文君句以寄怀。创作选用6尺整纸,正文大字楷书,取法唐楷,略参痤鹤、石门,于稳健厚重中取舒展之势;小楷长跋述元稹文采及成就,取法钟王,略参已意,于朴茂秀美中呈灵动之姿,一气呵成以抒胸意也。


图片

刘泽云

卓文君《怨郎诗》行书中堂

136cm×68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临邛多才气,文君胜须眉。汉时临邛才女卓文君一首《怨郎诗》,从一说到万,再从万数回一,用“万语千言”道尽了才女心中的怨和爱。才女由爱生怨,再由怨回归到爱,一首诗把“相思始觉海非深”的爱怨情牵表述得淋漓尽致一一都说相思好,相思令人老,几番费思量,还是相思好。相思相守相怨相爱的传统文化,传留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千古佳话。

余从爱诗惜才立意,在对诗意的研习中挥毫执笔,体会临邛才女的灵气,在书写中沉浸场景思忆。创作不够,次数来凑,在不断书写中加深体会,在重复体会中逐步提升。远未达心笔合一,但可到心无旁骛。自知者明,以后须在临贴上着力,赓续历史文脉;在传承中守正创新,逐步形成特色。


图片

罗国荣

《陆游诗二首》楷书单条

180cm×48cm

————

【释文】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仙翁,为我一粲然。

老子从来薄宦情,不辞落魄锦官城。

生前犹著风雨屐,身后更须千载名。

楼外雪山森晓色,井边风叶战秋声。

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


【创作手记】

本人自念初中时就酷爱书法,颇有“叶公好龙”的感觉。那时,只偏爱二王楷书。到后来逐步兼习行、草、隶、魏,终因无名师指点,而无一见长。此次参展作品,取材于陆游的两首五言律诗,以魏碑形式创作,由于技法不精,诸多败笔跃然纸上,望各位老师和道友不吝赐教。参展只是为寻求向各位同仁和行家里手学习的机会,别无他念。


图片

马晓东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草书中堂

180cm×97cm

————

【释文】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俗干戈惜暂分。

雪岑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行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创作手记】

我选择用草书创作李商隐的诗《杜工部蜀中离席》。我学草书从二王入手,后临《书谱》、《自叙贴》、《古诗四贴》等,从小草到大草,从妍美到篆籀,这次参展也是一次学习探索。书写过程中,我虽然在字组的错落,轴线的摆动和墨色的变化方面很是注意,但在整体感觉的把握和一些用笔的细节处仍不够满意,还需继续深入学习研究。


图片

潘立涛

汤显祖《相如诗》篆书单条

180cm×70cm

————

【释文】

相如美词赋,气侠殊缤纷。

汶山凤凰下,琴心诈独闻。

阳昌与成都,贵贱岂足分。

子虚乃同时,飘然气凌云。

卧托文园中,不受世皆氛。

清晖缅难竞,遗书封禅文。

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上有汉武皇,下有卓文君。


【创作手记】

“一曲凤求凰,千载卓文君”是影入我脑海对邛崃的第一印像,我通过用明代汤显祖的《相如诗》,用大篆来创作书写,溶入我在学习《石鼓文》、《散氏盘》、《史墙盘》以及清篆的一点见解创作,作品整体字型错落竖列成行,尽量展示大篆的线条婉转和气势。


图片

彭 勤 

熊维芳《万石农耕》楷书中堂

138cm×68cm

————

【释文】

春郊过雨有云封,万石田家早务农。

宅住崃山人力聚,渠通出岸水光冲。

十千岁取仓箱纳,亿秭年丰酒醴供。

为服先畴都足食,太平世界乐熙雍。


【创作手记】

此作品是清代著名诗人熊维芳礼赞临邛“万石农耕”诗,歌颂临邛人民坚韧不拔的农耕精神,厉治农耕,创造了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作品我采用魏碑书体展现临邛人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我在创作魏碑书体时,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横画重有向上扬起的弧度,增加字体的飞动感和古朴笨拙的趣味;在方笔中增加一些圆笔,体现字体不光刚劲有力,还有柔美壮实之感。努力表现魏碑书体厚重中兼有灵动,锋利中有柔和。


图片

汤志鹏

熊维芳《咏邛崃诗数首》楷书册页单条

118cm×33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作品选自清代熊维芳咏邛崃诗数首为文本,以《张迁碑》为基调,辅以《史晨碑》《鲜于璜碑》等笔意创作。拙作力求方圆结合,线条古朴厚重,用深色三条屏六尺整张纸界格书写,章法上用条幅形式以增强纵式感,落款和正文书体一致,使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图片

陶福民

陆游《登邛州谯门》行书单条

156cm×48cm

————

【释文】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仙翁,为我一粲然。


【创作手记】

本人自幼爱好写字,多以楷书临习为主,先学王羲之小楷选字和柳体玄秘塔碑,再学欧体九成宫帖。这次参加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书法双年展所写作品选自陆游的《登邛州谯门》,尝试着用行书的笔法写成,总感觉还须在多方面学习改进,只是想在和老师、书友们的交流中得以提高有所收获。


图片

王桂凤 

熊维芳《咏邛崃诗数首》隶书四条屏

180cm×97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作品选自清代熊维芳咏邛崃诗数首为文本,以《张迁碑》为基调,辅以《史晨碑》《鲜于璜碑》等笔意创作。拙作力求方圆结合,线条古朴厚重,用深色三条屏六尺整张纸界格书写,章法上用条幅形式以增强纵式感,落款和正文书体一致,使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图片

王一勇

王一田《咏邛酒》行草单条

180cm×69cm

————

【释文】

西汉旧垆温尚存,酒香溢过二千春;

举觞犹听求凰曲,醉倒古今多少人。


【创作手记】

此次书展我以当代本土诗人王一田诗歌为文本,从颜体入手,力求雄浑中见娟秀、古拙中有灵动;但就作品表现力而言,实属不值一提。谨就书法谈点个人感悟:书法是一门艺术,也具大众之属性,既为艺术就会曲高和寡,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也是孤独的!如一味强调雅俗共赏可能就是媚俗;书法具有审美功能,写字则具实用功能,古人云状若珠子不谓之书法,二者不能混为一体;书法既为国粹,书家应担传承、发扬、创新之责。任何“剑走偏锋”似的歪门邪道均是对书法的亵渎!


图片

吴永安

《五言诗二首》隶书二条屏

180cm×97cm

————

【释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汉唐五言诗二首。卓文君白头吟:追求如雪之洁,如月之明的爱情。杜甫琴台:跨越时空,意境深远。文君之美跃然纸上,慨叹琴心相结始终不渝的爱情。癸卯仲秋,永安书。


【创作手记】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爱书法,尤喜隶书《石门颂》,力图以其既雄浑肃穆又自然秀逸的风格,弘扬文化自信,表达中国力量。创作中,注意在纵横劲拔、雄厚奔放上用力,努力表现高浑之美;行笔中,力求如野鹤闲鸥,飘然欲仙,努力表现疏秀之美。落款改流行的行书为秦汉简牍书体,力求表现秦风汉韵。感谢主办方让我作品入展,这将激励我在书法创作中砥砺奋进。


图片

徐世涛 

集郑谷《雪下云藏》行书对联

138cm×34cm

————

【释文】

雪下文君沽酒市

云藏李白读书山


【创作手记】

行书对联“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出自唐朝诗人郑谷《蜀中三首》之一。余自幼喜弄笔墨,从唐楷入手,对欧颜用功甚勤,打下扎实基础。此作以二王行书笔法为基调,力求轻松自如书写,在传承古代经典中加入现代气息,书香墨香和酒香,祝愿巴蜀古城邛崃明天更美好!


图片

杨 亚

《邛崃历代诗词选》册页单条

122cm×30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我的父亲出生在邛崃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我充满了深深的感情,这里有美不胜收的山水,千古流传的爱情,销魂解忧的美酒……在创作研习过程中,我研习了邛崃的历史文脉,选抄了司马相如,李白,杜甫等诗人歌颂邛崃的诗词,选择了明清笺纸拼接的形式,古拙而不失灵动,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展示邛崃的独特魅力。


图片

杨建勇

卓文君《白头吟》行书单条

180cm×48cm

————

【释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汉卓文君白头吟诗一首  癸卯秋 杨建勇书之


【创作手记】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也是邛崃一名政协委员,本次“水墨崃山·书香政协”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肯定不能错过。此次作品我采用六尺素纸条幅形式,以二王、宋人笔意为基础,融孙过庭小草墨韵,择汉卓文君《白头吟》诗为内容,以自己喜欢的行草笔墨意趣,来书写诗文内容。作品力图笔意轻快,秀润清健,空间布构疏朗,字势畅达,线条坚实挺拔,又遵循古人法度;用墨浓、淡、干、湿自然随意,独书本性,聊以自娱耳。


图片

杨维钧

《邛崃历代诗词选》楷书中堂

180cm×80cm

————

【释文】

(略)


【创作手记】

这次创作字法尽量靠近《张黑女墓志》,结构上欹侧取势,保持结构平稳,章法布局采用了简约设计,加题签和题跋的形式,显得形式多样、典雅清爽。工具材料我作了精心选择,兼毫笔、六尺宣,宽裁掉15厘米,手工打格,用云头艳墨汁。先写了一稿,发现小字题跋太靠近题签了,正文字僵硬呆板,又隔一周,重新书写,效果较好。


图片

张文晶

汤显祖《相如诗》篆书中堂

183cm×97cm

————

【释文】

相如美词赋,气侠殊缤纷。

汶山凤凰下,琴心诈独闻。

阳昌与成都,贵贱岂足分。

子虚乃同时,飘然气凌云。

卧托文园中,不受世皆氛。

清晖缅难竞,遗书封禅文。

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上有汉武皇,下有卓文君。


【创作手记】

《袁安碑》和《新莽嘉量》都是汉篆的代表作,这幅作品以细线条来书写表现,将汉代《袁安碑》运用到《新莽嘉量》体态中。用笔劲直挺健,线条蜿蜒,别有意趣。但是用笔还是不够松弛,略显生硬。


图片

赵跃文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隶书单条

175cm×68cm

————

【释文】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俗干戈惜暂分。

雪岑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行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创作手记】

为展现邛崃文脉精髓,本次创作内容为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离席》一诗。诗中大量文笔描绘了邛崃的卓文君、酒、当垆街等汉代历史文化标签,为映衬该诗的时代背景,我就用比较熟悉的秦汉简帛书法予以创作,遂选定岳麓秦简中的《芮盗卖公列地案》为风格基调,力求用小篆线质入纸,结构以长方为主、或高或扁,章法直中有曲、互为倚侧以添奇趣。成品中基本达到了简帛书法的天真烂漫,率意自然之意趣,同时在线条、行气等处理上还略有瑕疵,往后再上下求索。


图片

周发全

周发全《古井琴台》楷书对联

180cm×38cm×2

————

【释文】

古井犹存忆文君雅韵

琴台依旧展司马遗风


【创作手记】

平时犹爱书法,先後在四川老年大学舒炯和袁碧秀老师班上学行草,後因多种原因未曾系统学习。近年来回老家固驿,承蒙曹院长和曹达茂二位老师细心指点和教导而有所提髙。故有幸参加这次水墨崃山:书香政协举办书法作品双年展。自创文君井联一副并序,蒙各位大家抬爱而入选,不胜荣幸。但总因功底浅薄,望通过这次参展虚心向各位老学习请教,争取做个会格的书法爱好者。






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

四川福宝美术馆

图片
图片

抖音官方账号

(使用最新版抖音扫码)

四川福宝美术馆

图片
图片

官方微博账号

四川福宝美术馆

图片
图片

官方小程序

四川福宝美术馆



修改于2023年12月27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福宝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