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论杂谈
解读陈若文及其作品
作者:吴安吉 [2014/12/20] [点击 2458 次] |
 |
|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往往困扰着艺术家的精神走向,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宏大背景下,怎样张驰有道,怎样体现自己优良文化的母体性,让绘画艺术怎样引领我们走进一个超越客观实体的意象世界……陈若文,一个90后的晚生代艺术新苗,其艺术学习的理念无疑是正确积极的。陈若文从小就热爱美术,自幼就爱信笔涂鸦,他在素描、油画的学习和创作上,一直都坚持自我表现意识为主,一旦发现属于自己喜欢的绘画路径,便深挖到底,力求深度和广度都到位。他对油画事业的执著追求,源于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他认为:“艺术这个东西不能为了什么而什么,好比当代艺术,只要思想新奇,表现恰当,才能生存。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为了新奇而新奇,那么就不存在艺术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思想的境界,而不是稀奇古怪的东西,不是为了吸引众人的瞩目。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成才的先导,也是能出最好成绩的老师。” 陈若文对色彩的理解是深刻的,对用笔的把握是大胆的,对构图的思考是严谨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油画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与中国画比较,色彩更鲜艳、立体、丰富,视觉感也更强。油画在西方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并形成了许多的流派,因此,色彩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流派。一个画家怎样才能掌握好油画的色彩呢?经验不外是多看大师的作品,看的方法既要近观又要远看,远看整体,近看细节。陈若文的色彩是饱满、阳光、深沉而厚重的,无小家子气。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其整体的色彩是非常协调的,同时,有些色彩也是有相当的视觉冲击效果的。四川周春芽先生的《绿狗》系列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细细品味陈若文的作品,其朦胧美,或多或少受了吴兆明先生的影响,其大气之势,无疑也透露了他是正在勤奋努力的信息。 当然,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色彩、用笔、构图等都是技术层面的因素,我们主要还是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来鉴赏。任何作品都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观赏进行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一方面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作用。另一方面是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从这一点上看,陈若文的作品还比较稚嫩,这与他的阅历有关,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不断努力实践,他的新作会发生质的飞跃。当然,对一幅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它同观赏者的素质也相联系着。优秀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会起到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希望陈若文在追求画艺的同时,不要忘记读懂社会、沟通读者、适应环境。只有如此,社会、读者与环境才能理解画家的作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