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论杂谈
繁荣的背后
作者:向运江 [2015/4/22] [点击 2262 次] |
 |
|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拍卖公司出现在中国大陆以来,艺术便走进经济主导的市场了,艺术品便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个市场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一年一年的红火起来,直至今日,国内的几大拍卖公司的每场拍卖成交额都是以好多亿计了,从数字来看,这自然是一种好结果,然而,当我们冷静的观望这个市场,透过现象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许多让人忧虑的因素。艺术市场我们还在初期阶段,完全不成熟,缺少良性的动力推动,没有良好市场管理制度,没有良好领导机构,没有良好的评估部门,更没有良好有序的资本投入,等等,这么多良性的因素都不具备,那么这个市场的繁荣就不得不打折扣,其合理性当然地该受到质疑。 从某种程度讲,当前艺术市场的表面繁荣,比起房地产的泡沫成分还要大得多,实际上是一种混乱的热闹景象。这样的繁荣景象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少数人暗箱操纵的结果,他们利用人们对现实利益的需求,布下了一个花稍的陷阱,那一串串金钱组成的数据,足可以让普通人血脉喷张。而围绕这个市场的各个阶层的利益集团,相互牵连,互相勾结,把持着这个市场的动向,而他们是最终获利的人。他们不是利用这个市场把大众导引进一个健康的艺术领域,人们在参与市场交易的同时,也得到一份美的熏淘和享受,而更多的是暗示人们去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操控者会把这种利益无限地夸大,完全是一种欺骗的手段;所以,许多拍卖场,在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拍卖时,大多是艺术家本人在安排人举牌;用这样的心态去参与艺术品交易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伤害,当人们感觉到了这种欺骗的时候,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艺术市场,还有艺术市场的诚信。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了。 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以利益为核心的泡沫经济里,一切从现实利益出发,自然滋生出了许多不健康的原素。艺术家不再需要尊严,为迎合一些老板的低级趣味而投其所好,而这些所谓的老板们因为可以用利益来随意支配那些艺术家,使得他对艺术不再尊重,当然包括艺术家,同时,市场充斥着恶俗的作品,而可悲的是普通大众是分不清高雅与恶俗的;有些专家学者,为了自身的现实利益,丧失良知,紧跟那些利益集团,为其需要做虚假的学术报告,做伪证,利用人们对其身份的信任,帮助那些利益集团布置陷阱,这些不良的专家学者对艺术对市场的危害更大。同样许多官方的艺术机构,他们占据着众多宣传平台,但他们不是在艺术的弘扬和发展方面发挥其社会功能,而为其个人利益,把官场的腐败完全稼接进来,所以,吴冠中先生说他们是国家养的一群不下蛋的鸡,这是很贴切的,政府如果不取缔这些机构,我们的艺术要健康发展,市场要良性互动,是不可能做到的。 去年逝世的画家王敬恒先生说得好:“道德应与名利分开来,正如艺术应与名利分开来一样,但不幸的是势利往往要影响二者,正如名家的劣等艺术品,被认为佳作,真正的道德被社会势力所歪曲一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