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论杂谈
我手写我心 ——西宁先生书法浅谈
作者:江分 [2015/7/11] [点击 2128 次] |
|
|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蜀汉画院常务副秘书长、书法家谢西宁,青年时代便迷恋书法,师从徐敏泉先生,从临习二王书帖入手,几十年临池不辍,筚路蓝缕,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入门容易,要上台阶却十分困难,潜心于书法者也都会经历如民国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三个阶段,即由“独上高楼”,再到“衣带渐宽”,最终“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西宁找到心仪的“那人”着实不易。 长期以来,西宁把临帖当作日课,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每到老师那,都会带上“作业”请老师指点,参观展览、师友聚会更是交流学习的好机会。研习书法渐渐由业余爱好成为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夫不负苦心人。十多年的磨砺,西宁的作品不愠不火,疾徐有节,光华内敛,沉着痛快,十分受看,展览中每每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新的问题跟着来了,这些酷似老师的作品引起了西宁的思考:如果不跨过形似老师的这道坎,永远不会有自己的面目,最终被时代抛弃,这也决不是老师的期望。 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是西宁明智的抉择。于是,他沉下心来,一头扎进书斋,在传统的世界里自由遨游。一场艰苦的跨时光的交流,在法帖中找路,在与古人对话中磨砺开始了。这期间,真、草、隶、篆、行、楷,他无不临习,尺牍小品和大幅大字同时并笔,尤其在《爨宝子碑》、《天发神谶碑》下力最勤。《爨宝子碑》的古拙、肃穆、天真烂漫与《天发神谶碑》的篆中有隶,结构紧敛,体势雄强的特点,不仅深深地感动了西宁,也牢牢地烙在他心中。扎实的二王为代表的帖子基础,加之以《爨宝子碑》、《天发神谶碑》为代表的碑学精髓,使得西宁的书法出现了新面目,其他作品下笔有由,厚重大气,自然天成,看到了本真的自我。 当然,书如其人,书法是以手写心,书法作品展示出的是作者的心胸、学养、见识。我们期待西宁先生稳扎稳打,不与人争长短,日有所进,淡定沉静,自然不迫,早日握手书海艺术更高境界的“那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