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艺论杂谈
君子难得有“三立”
作者:李力知 [2015/7/11] [点击 2624 次] |
|
|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中国文人讲立德、立格、立言,即是“三立”。做到德艺双馨、知行合一,是一辈子的追求。 我相识的一位艺术家向维果先生,他生于1942年,与我同庚,几十年的耕耘也完成了他“三立”的过程。首先他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干得相当出色,积极参与组织公益活动,办学会、搞展览,前后主办2-3种美术报并乐于为大众服务,大家叫他 “师爷” 是其别号 “司也” 谐音。确实,也有不少徒弟徒孙…可见他不保守常常与众生讨论所得,很和蔼,自然与诸君的关系相当和谐。最近又出版了《心道扎纪》和《焦墨指要》,从艺术求索来说,这两本书算是有分量的“立言”。 近日见到他举办的个人画展,读到他笔墨酣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这与前人、今人都有区别,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较为完满的艺术模式,这是地地道道的“立格”。 关于焦墨,我们会联想到倪云林画的平淡清远的太湖山水;联想到王蒙画的繁密的草木,以及峥嵘的石景;联想到梅清、石涛把山的峭石、怪松画得飘飘欲仙;但是它们都是古典的山水画,有强烈的出世心态。那么在近几十年中,在焦墨山水这个领域,有三位前辈给我们许多经验和启示,一位是赖少其先生,他行笔磅礡、构图诡奇,大胆使用色彩和清水,在迷漓变化的山林中,又见刚毅和峥嵘。另一位是四川的李文信老师,他用焦墨的点线,密密麻麻的点子,把川中丘陵画得朴茂生气,那密密麻麻的墨点十分有韵致,有点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流淌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再一位是张仃老师,他用焦墨画了不少北国山水,但就艺术情趣来看,还不是纯粹的中国画意境。 然而,向维果先生走的路与他们截然不同,他是沿着黄宾虹这位大师的理论基础建立的,他接受了黄宾虹的艺术体系,有三点值得一书; 一.对中国画的认识,是建立在中国画美学,道学基础上的。 道学上的大朴思想,阴阳观念、意象意识,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向先生领会得十分深刻。 二.在对景写生方面,有非常好的契合于借鉴。是三十年代黄宾虹先生游览蜀山后建立起来的。 因此对于我们天府之国的书画后生来说,黄老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因为四川茂密的植被,遮盖了山脉的石纹,使整个山脉的起伏走势,变的模糊隐晦,让不少画家望而却步。但宾虹老人“五笔七墨”的方法,几乎淋漓酣畅,把蜀山山脉画得玲珑剔透,神秘而幽微。向先生几十年在外写生时用毛笔来完成的,因此他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力与前人和天地取得心灵上的沟通。 三.向先生画图中到底有哪些成功呢?不妨用今年三月美术界的以大争论来说明这个问题。 陆俨少学生披露他曾说;黄宾虹的画像个垃圾桶,其中有好有坏,对于这一提法,因为与本文无关不作深论,但是像黄宾虹这样的艺术家,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开僻了后人前进的新路!那么我们细读黄老作品,的确他的很大精力投入了笔墨之中,让人百看不厌,在一幅幅国画构图变化的处理上,似乎花功夫少于笔墨,向先生警觉这一点,他的构图主次、开合、向背、承接处理上相当理性,我想他这一特点,并不是刻意与老拉开距离,而是从写生创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画家有这样一个亮点,也是了不起! 回过头来再说说笔墨,特别焦墨很难作画,而就我们常用的几 种墨法来说,淡墨清润;浓墨粗旷;积墨深厚;焦墨老辣。而在我们作画中,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基本上是渴笔焦墨起笔,往往也是渴笔焦墨收笔,这些现象在中国哲学阴阳互补中,是否能找到根据呢?我们从焦墨来说,至少它在三个领域中处于阴。第一个领域重彩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处于阴。第二个领域,笔与墨,笔处阳,墨处于阴。第三个领域,墨里面,浓墨处于阳,焦墨处于阴。《道德经》中有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是基础,是依靠,所以从这里分析焦墨在画中的地位。 关于中国画的创作经常有句话,笔墨应随时代,应这样理解,意境清新,笔墨老辣的作品,才不愧是一幅好画!通过对维果新作的拜读,我感受很多很多……
2015年5月18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