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溪山诗韵-罗远富书画展将于9月25日上午10时在福宝美术馆开幕
[福宝印社] [2016/9/20] [点击 2437 次] |
|
|
|
|

|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
指导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四川泽川书画院 协办单位:四川公安文联 四川警察书画院 四川省金石书画研究会 四川戊子书画院 四川开明书画院 斯文草堂 成都巴蜀书画院 彭州画院 承办单位:福宝美术馆 支持单位: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中国美网 中国书法家论坛 艺术圈网 四川书法家网 99艺术网 四川艺术网 四川书画网 《读城》杂志 《现代艺术》杂志 《四川报道》杂志社 《上层》杂志 展览时间:2016年9月25日—9月30日 展览地点:福宝美术馆(成华区崔家店路371号)
前 言
峰岭藏诗 溪云凝韵 谢凡耿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体现文明进程中人类对生存环境和生命意识不断的深刻思考。宋代是中国绘画全面成熟的时期,而传统山水绘画经过唐、五代划时代的繁荣发展,至宋代朝着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升华而达到顶峰。元代山水绘画在继承宋代各家的基础上创新立意,“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表现出“淡雅清逸”的新格局。宋、元山水画对后世画家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蜀中画家罗远富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而出类拔萃、于山水画的创作成就斐然。 观远富先生的山水画,静逸之气迎面扑来。惟有静逸品格之人才能蕴造静逸之境。人致达静逸,在于注重心性修为,在于广博涉猎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远富先生之于绘画,是以诗、书筑基,以笔墨入韵,注入情感而臻至高度。宋代山水画家郭熙、韩拙先后各有山水画“三远”之论。郭熙的“高远、深远、平远”更多着眼于“视象”;韩拙的“阔远、迷远、幽远”更多注重于“心象”。郭熙、韩拙之论,实乃视觉感应、审美心理的交互作用。以此读远富先生山水画,观者所感受到的即是儒家的诗意、释家的禅境、道家的哲思,是“天人合一”、深邃厚广的人文情怀。 苏东坡有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远富先生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养,亦画亦书亦文亦诗。虽不以诗显,但读其画,呈现于人的是:画境即诗境,画家即诗人。 感佩远富先生的为人为艺,拈浅拙之语,聊充前言。 丙申桂月初一于庸斋
山水情怀 清雅意境 读罗远富先生的山水画 沈作常
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完成了它的顶峰似的理念。李成、范宽、夏圭、马远诸名家在其巨作里表达了崇高的审美意识,概括了江山社稷、子孙永固的意图,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元代的艺术家悄然改变了这个观念,用画作的实践告诉人们:山水画的美更在于天人合一,更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歌颂。因人文的典雅,画家更注重格式与格调。比如竖式构图渐变为横式的卷轴或斗方、册页之类,并且巧妙地融合于画图的寓意。有了精妙的书法,有了超然的诗文,山水画更加突出了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标禀。元代之后的画坛高手更加明了山水画给我们带来的是人与自然的相契、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统一。 与我同在四川戊子书画院共事的罗远富先生,拟将山水作品集公诸同仁及爱好者。翻阅是册,扑面而来的淡远的色泽和明快的墨线,这种复合的感觉总是让人想到清旷的诗歌,想到无尘的行游。远富先生的笔墨修炼,一定有其渊源。远富先生退休之前曾供职于机关单位,早些年的军旅生涯也多姿多彩。按理说,他的人生自当是轰轰烈烈的。然而,他却致心守护着传统,坚持着笔墨的追求和精神的升华。平常的功夫,说起来就是一种定力。佛家所言,戒、定、慧是互相作用的。总之,人的想法、办法,以及目标的逐步实现,全靠个人的修为,远富先生深有这样的体会。他常说,我们得坚持一己真切的内心证悟。画山水,无论你怎样去表现,你总应该有笔墨的传统功夫,应该有诗、书、文、印的基本底蕴。说来,这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尊崇、礼拜。在心中供奉着对生养故土的钟爱与无限的深情。有了这样的情结,当然会让愿念去实践,笔墨千万次的亲历亲为。这是需要一个人的先天禀赋的。远富先生有他得天独厚的观察力,有他笔姿的明敏畅达,有他解读色泽的净洁走向高华的领悟。他深知自己的画面如何运走线条,如何让墨点、色点符合线的运行乃至意外的变化。在山之势、林之生、泉之活、云之动、人之逸的自然生发中,造就山水之清雅、意趣之高迈。画山画水,罗先生取法是宋人的严谨,笔墨的表现从简处着力,颇见轻松,云泉的勾描有唐人与明代画家的技法,线条刚健婀娜,流动而明洁,房舍舟桥,沙汀江岸,意相深静而旷远。风景如画之中点缀携杖踏步之悠闲高人,犹见自在飘逸。淡淡的情思、悠悠的吟唱,整个托衬出远富先生的神游非俗尘所扰,非欲能系。由此而获得真切的生命欣乐。罗先生年复年、日复日的功课,行游山水,描绘山水,已经于中国书画的审美情趣中拓宽了视野。他的笔头也触及了花鸟、人物,皆清丽可人。修习所至,自在而为,我们彼此相为投契,故发此言说,希望能给更多的读者一点点提示。让我们共同分享书画之美、山水之清雅意境。 时在丙申七月于成都 煮峰堂
部分作品赏析
|

新雨过后听涧声 133cm×50cm

春江三月雨微茫 133cm×50cm

独有闲情总得放 133cm×50cm

顾影寻梦与山同 133cm×50cm

心似野鹤与尘远 133cm×50cm

谁家茅屋傍溪湾 133cm×50cm

晚梦如风尽茫然 133cm×50cm

山色空濛翠欲流 133cm×50cm

佛造像 133cm×66cm

佛像 133cm×66cm

行书 133cm×33cm

行书 133cm×33cm

行书 133cm×33cm

隶书 105cm×42cm

行书 105cm×55cm

专注 94cm×43cm

仕女 67cm×33cm

荷塘双戏 94cm×43cm

成扇山水

成扇山水

宫扇山水

宫扇山水

圆扇山水

圆扇山水

春风吹绿江南岸 65cm×265cm

远望群山隔溪水 65cm×265cm

岷江碧水图 93cm×342cm

绿水青山正可人 93cm×346cm
|
|
|